查看原文
其他

真实版天线宝宝:人工智能天线植入脑骨!全球首个电子合成人来到上海

任翀 上观新闻 2018-10-31

能够“听”到颜色

精确区分360种不同的颜色

感知红外线和紫外线等

常人无法感知的信号

……


这些,都是英国人

内尔·哈比森(Neil Harbisson)

所具备的“超能力”

▽▽


1984年,哈比森诞生

他患有完全色盲(achromatopsia)

世界对他来说是一片灰暗


但是人工智能帮他“脱离”了这片灰暗



  • 2003年,他戴上一根名为eyeborg的“天线”,eyeborg有点像动物的触角,能够探测到不同颜色的频率并将其转化为声音,让哈比森用耳朵“听”见颜色。


  • 后来,哈比森决定将eyeborg与自己融为一体。最终,他通过一家私人医院,在颅骨上钻了四个小孔,将一枚芯片植入脑中。于是,eyeborg彻底与哈比森的脑骨连接到了一起,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,就像真的从脑后长出根触角一样。


哈比森说:“我不喜欢将eyeborg称为穿戴品,它和我的鼻子、眼睛一样,是我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”


选择与eyeborg融为一体,不仅因为它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感知世界,而且能进一步了解、探索和发现世界,满足自己的好奇心,体察到人体所感知不到的世界。


  • 让eyeborg和身体连在一起的大胆举动,给哈比森带来身份上的麻烦。英国政府起先不同意他在护照上使用他“长”着eyeborg的证件照;直到29岁,这样的证件照才得到英国政府承认,哈比森也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合法的电子合成人。


哈比森坦言,一开始与eyeborg的融合并不那么顺利:“脑子里充满各种声音,特别是紫色产生的高频声音,听上去不太舒服,花了好几个月才适应”。


     现在哈比森是人工智能界的“名人”

    他有不少头衔——

    “地球上第一个拿到护照的电子合成人”

    “全球首位半机械人艺术家”

    “Cyborg基金会和跨物种协会联合创始人”等




    现场展示


    9月6日,他在上海出席由腾讯优图与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《科学》(Science)系列期刊联合举办的首届计算机视觉峰会上,还展示了这些能力。



    不同颜色的频率通过

    eyeborg会变成不同的声音




    不过,在熟练地通过声音辨别颜色后,哈比森就利用eyeborg开发出一项新技能:将声音转化为颜色,并以此创作艺术作品。他将莫扎特的《魔笛》选段、马丁·路德·金等人的演讲都变成画作,色彩丰富程度超过想象↓

     


    不断增加的“超能力”


    在用上eyeborg的这十几年来,哈比森还不断通过eyeborg增加新能力:加上近红外和紫外线感知功能后,他能在黑夜中检测到生命体的存在;或者面对普通人关心的外面太阳晒不晒的问题,他只需将天线对准窗外“瞄”一眼。

     

    eyeborg还能让哈比森直接打电话和上网,只要他愿意,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歌曲,然后感受从脑子里传来的音乐;甚至通过NASA太空站接收来自宇宙的信号,扮演“虚拟宇航员”的角色探索太空。“不过,我不怎么去用这些功能。”哈比森说,选择与eyeborg合二为一,是为了看看技术如何帮助人类以及技术如何变得更聪明。

     

    其实,在最初使用eyeborg时,他有两个选择:一个是通过将颜色的频率转化为声音让他来感知颜色,一个是让机器直接告诉自己面前是什么颜色,他选择了后者。


    他解释说,这个选择有一个“人工感官”和“人工智能”的区别:前者是通过eyeborg让他感知颜色的振动,但判断是什么颜色的仍旧是他自己,智能仍来自人类的大脑;后者则是由eyeborg直接告诉他这个东西是蓝的、那个东西是粉红的、或者某个东西是黄的,意味着机器已经具备了人工智能。从技术的发展看,后者更进一步,但是在他应用eyeborg之初,第一种选择更加实际。

     

    未来,我们都将是电子合成人?


    可见,虽然哈比森通过eyeborg获得了很多“超能力”,但仍旧在经历技术迭代。哈比森觉得,从自己的经历出发,在谈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落地上,就了一个新角度: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体相结合,这既能帮助机能有残缺的人群、也能对抗老龄化,还能帮助人类拓展能力:“一般人体的器官会随着年龄变大而衰退,而技术带来的设备功能却逐渐强大,所以我都有点盼着变老,看看eyeborg如何改变我们对于变老的认识。”

     

    “我想我们是第一代能够自主决定,让人和技术从生理的角度合二为一的一代人。”哈比森预测,未来会不断有人成为像他这样的电子合成人,就像科幻片所描述的那样,出现三类跨物种人

    一类是像他一样借助机器增强自身感知能力,但依然会自我思考的人;

    另一类是将思考也交给人工智能的电子合成人;

    还有一类则像蝙蝠侠那样,借用各类机器和工具增强生理能力。

     

    “未来,大家需要习惯电子合成人人,可能有些人不但有天线而且有翅膀、尾巴。例如给老年人装上尾巴,能有助于他们掌握平衡……而且这些‘长’在人身上的机械部分不会随着宿主年龄增加而衰竭,反倒会因为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大。”哈比森觉得,目前的技术还没达到科幻片里的水平,但不管如何,从他个人的经历可以发现,“人工智能+人”的结合是有个可能的。


    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


    作者:任翀


    你可能还想看↓↓↓

    你的保时捷不要了?上海一保时捷追尾凯迪拉克,肇事司机竟弃车狂奔

    作家六六发飙:李彦宏,你是想做骗子首领吧!



    觉得文章不错,那就点个赞吧↓↓↓

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